13年+ 经验 33场国际型竞赛
注册设计师350,000+
竞赛奖金总额20,000,000+
征集作品9,000+
AIMER李泓霖| The more I see the less I know

作为一个国际设计竞赛平台,AIM始终肩负着“Architects In Mission”的设计使命,坚持着“用未来做现在”的设计标准,为青年设计师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共创平台。AIMER栏目聚集当代青年关注热点,以对话开启设计探索,助力青年设计师们可以跨越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生长壮大。361d75fbb1ac0da1ff312832182b000c.jpg李泓霖

58670e666b8e56d8a68cb44a93f7fbd5.jpg

建筑和旅行本来就是分不开的,生活也一样

                                          Travel Is Life 


           



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建筑系的李泓霖是一名注册建筑师和视觉设计师,目前在美国和中国执业。

4660ceb4f3b26bd17b95d03a528ce324.jpg

△美国注册建筑师李泓霖

他曾在多个国家的多个世界知名办事处工作,包括OMA(荷兰鹿特丹)、SOM(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EFFEKT(丹麦哥本哈根)、DLR Group - Westlake Reed Leskosky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Metrogramma(意大利米兰)和Fabbricanove(意大利佛罗伦萨)。

5f4c62d12493a4d452da79cb9a682e67.jpg


△2017年在EFFEKT的圣诞party留念,摄影丹麦,哥本哈根


在海南文创设计大赛--城市新场景设计赛道中,李泓霖设计的作品《天涯图腾》获得了最具潜力奖。作品旨在将海南传统文化得以充分体现在一个新颖并有纪念性与宣传意义并存的景观之中, 且让大众有机会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和落地之中, 使得整个过程成为集体创造的智慧结晶。

e34133a9aae24f03d1a349bacf622e6a.jpgb1459af719d01c9ecce6cde47239664c.jpg08c14ca336559e7e4e9ac3f2a943fa51.jpg

作品《天涯图腾》效果图

fe0f32db652d68960d7ad35452042942.jpg


《天涯图腾》


《天涯图腾》是一个组灯柱景观,每根灯柱雕刻有黎族传统图案,画作以及黎族风格汉字,使得海南传统文化得以充分体现在景观之中,意在打造一个可以与 “天涯海角” 媲美的极具魅力的网红打卡地标。

22925644d1cdae597c6e495c451a0e90.jpg

作品《天涯图腾》概念图

 

共计 188 根带有扭转形式的长方体灯柱以动态的空间方式逐渐增高。景观的整体排布从海南省省花三角梅的形状汲取灵感,三组叶片型分布指向中间的中心广场。

153e54f50b1788f35f5cc1bbf41ef651.jpg62ebf75bcae3a345dc3d78c07839e7c7.jpgfcd12c7d4cf4fa5b67087ed4941ba4a7.jpg


作品《天涯图腾》概念图


灯光将产生全新的夜色景观,每根灯柱上设有可编程的 LED 灯组可以实现无数种灯效。

a8e538340e17cdd0990ad0e0fd6bb843.jpg5d8a840fd5960d8b50cfdb67638cbeb7.jpge79dbc5abb01081305c6a701ec5aa96a.jpg3d888999b6aea82f395b4fa7dfd4384c.jpg

 作品《天涯图腾》夜景模拟图


整个项目可以考虑采取部分募捐的形式来更好的实现。通过手机 APP 或者微信小程序使得大众有机会参与到每根柱体的设计和落地之中 , 使得整个过程变为装置艺术的一部分 , 一个集体创造的智慧结晶。

c302be33e3f212c9d32800615430ff8a.jpg6660dc847bf52e3a231ee9eea517de16.jpg

募捐APP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铝被李泓霖选定为景观主体的主要材质。铝作为主要材质是因为铝是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建筑材料,而且是高度可回收的。这是因为铝回收过程仅使用用于从铝土矿生产原铝的能源的 5%。回收铝可节省初 级生产所需能源成本的 90% 以上。基本上所有的铝是100% 可回收的,使金属成为所有材料中最可回收的材料之一。

9fcafbe6ff1d824f752dfcb6e61435bf.jpg△循环概念图

f060b5a1025bdabae70119ffc95b474c.jpg


Travel Is Life


从2011年起就在国外学习工作的李泓霖用自己的人生践行着“Travel is life”这一座右铭。钟情于现代建筑的他,工作时期曾半年内自驾游6次游历欧洲,几乎每次途径4个国家、10多个城市。


6c0460f2fb099c5c8160c1f226cb5d6b.jpg62e64d67f4fd20a8fb63ac3b88f46366.jpg

△在欧洲工作时,旅行朝拜过的著名地标和大师作品


提起曾经丰富的经历,他认为建筑和旅行本来就是分不开的,生活也一样。李泓霖在美国进行本科学习的时曾在意大利学习、实习了一年的时间。研究生阶段在加州伯克利大学上学期间选择了Gap Year再次回到欧洲,前往丹麦和荷兰工作。


e176902e9a1123b6b1884a3e3f3e0594.jpg

△2017年在EFFEKT参与的部分项目以及团队成员,李泓霖是入职的第一位亚裔 

两年内李泓霖周游了欧洲的十多个国家的不同城市,被问到为什么会对欧洲有这么大的兴趣时,他提到了2014年第一次到欧洲的契机是本科学校去意大利的交换项目。幸运的是,随后他就在佛罗伦萨和米兰找到了实习的机会,在那里生活了一年左右。

e24629730a8af6904996042d4d3a63e6.jpg

△荷兰vs丹麦


首次去欧洲主要是以学习和 “泛游” 为主——除了欧洲享誉世界的博物馆、艺术馆和每个国家著名城市的众多地标之外,当可以亲身站在建筑史教科书里多次提及的经典建筑面前,亲手触摸并且感受大理石温度时,那种感觉是终身难忘的。

3448fbbb6be7664bace190759791f693.jpg

△丹麦以及荷兰后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第二次去欧洲是4年后的Gap Year。这次去的重点除了工作之外就是有目的性的拜访现代建筑史的经典建筑和建筑大师们的实践之作。因为这些项目都相对分散,所以自定计划之后自驾游成为了最优的选择。当时李泓霖在半年内规划了6次 Road trips,每一次都至少包括4个欧洲国家和10多个不同城市,为期将近一周。


50d6ade5ef65ff12e9b67454d8fe0368.jpg△2018年李泓霖在欧洲游历过的地方

5cdd1e512edaab5874803db43c313de0.jpg

△李泓霖印象最深的一条路线:Rotterdam – Essen – Düsseldorf – Cologne – Frankfurt – Basel – Luxembourg – Brussels – Antwerp – Rotterdam


欧洲对于建筑师来说极具魅力,我们可以看到众多顶级的建筑大师几乎都有在年轻时期游历欧洲各国的相似经历,比如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安藤忠雄等等。李泓霖相信游历欧洲的经历一定使得他在今后的建筑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


5f915a3c1c784bd19bf96e44515b02d5.jpg

The more I see the less I know


余光中在《何以解忧》一书中提到:旅行的意义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李泓霖直言,去过很多地方之后感受最多的是The more I see the less I know。因为每接触到一点新的东西都是打开新世界的一个大门, 而他对未知的世界和知识又是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心。也许用一个参照体系来客观的审视另一个, 就能看到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但是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一一对应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26f804e08f808a3a2e18203d8e9b9974.jpg

△2018 年在OMA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位于英国伦敦的牛津街和新邦德街角的Mix-used 竞赛,以及离职时雷姆·库哈斯在《癫狂的纽约》一书上的亲笔签名纪念


李泓霖觉得心智的成长就是一个三观不断进化的过程, 原来觉得一些有悖逻辑的现象和问题也可以逐渐看到合理存在的解释,不再会只因为表像而盲目批判, 会更多的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批判,希望以后有一天可以做到即使带着复杂相悖的观念,依然能稳步前行。

873726e3f5b2e323f568d8ff1c6b6be6.jpg

△李泓霖到访过的欧洲各地出自OMA之手的建筑


谈到这里,李泓霖讲起了本科三年级的一次经历。

“本科三年级学校项目第一次去欧洲的时候就先到了佛罗伦萨,不经意间漫步到了圣母百花大教堂面前。尽管以前上课讲解过论文也写过但是第一次面对建筑实体在金色的夕阳下我还是惊呆了,仿佛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和几百年的时光都凝聚在那一瞬间的空气和光线之中。我觉得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当你亲身面对的时候,你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在同一瞬间发生反应,才能感受到的东西。”

e4b68e7b33368fa908cbb472fef2637e.jpg

△圣母百花大教堂


I was surprised, as always, that how easy the act of leaving was, and how good it felt. The world was suddenly rich with possibility.

我总是惊讶的发现,我不假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了。世界突然充满了可能性。——Jack Kerouac <On the road>

 

a2be67a1a1c113481ac078bebb52ec95.jpg

△2018 工作在荷兰的OMA


如果你想了解关于李泓霖的更多内容,欢迎访问他的主页。 

https://www.honglin-li.com/

Instagram: honglin_li

Email:honglin.li.arch@gmail.com

03f85f2942e306d1d02f2f1e730e20a5.jpg

AIM会谈


Q1: 您就职过许多国家的许多著名事务所。这些事务所间有何设计差异?给您带来了怎样的艺术审美影响?



李泓霖:现在就职的美国设计事务所设计方向以高效为主导,包括以功能,结构,可持续等的高效性为切入点首先考量,并且加上完善成体系的执行环节来体现设计概念。 欧洲的事务所更加偏向以设计概念为主导,加之侧重形体上的拿捏和材料上的创新。各人认为如果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做到一个折中就比较理想了。



Q2:在您经历了这么多项目之中,有没有让您非常印象深刻的作品,为什么?



李泓霖要数在荷兰OMA的时候,在库哈斯带的团队做的一个建筑竞赛吧。设计首先开始于AMO也就是他们的研究部门对场地进行调研和各种概念可能性的研究,之后项目团队扩充进入OMA进行真正的设计部分直到完成。印象深刻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设计过程中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位这个当下的建筑巨匠,并且和他对于设计所进行的互动和探讨是受益匪浅的。也包括学习到了一个荷兰派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论,很多从OMA走出来的杰出建筑师包括MVRDV,Zaha Hadid, BIG, Ole Scheeren都有这套设计方法很明显的印记,也希望今后也能在自己的事业上沿用并发扬。



Q3:对于和您一样对于建筑设计方向有热情的同学,您有没有什么建议分享呢?



李泓霖:多走多看,尽可能多的去实地看看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著名建筑。有机会就要多尝试在不同国家做项目 的经验和各种事务所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及时找准自己的定位,对以后想要的事业方向和生活方式有个基本概念和目标。



Q4: 您对 AIM 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和建议吗? 



李泓霖:望可以更多引入一些可以落地的实际项目作为竞赛选题,给青年建筑师们带来一个更好的平台,祝越做越好。


-END-


撰文 / 张凌灵

编辑 / 张凌灵

排版 / 张凌灵

视觉 / 马鸣宣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